山东之旅
#文:文化乞儿
我喜爱到中国旅游,退休19年去了14次。我深知自己已不是中国人,但是,由于小时候读过中国历史,深为中国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受到列强的欺凌,割地赔款,国将不国的耻辱而悲愤不已。如今中国强大起来,不必继续屈辱于列强的淫威之下,私心庆慰。我虽不是中国人,但坚信海外华人的命运,多多少少与中国的强弱维系着某种分不开的关系。
今年五月间假期去的是山东。2001年曾经参与教师会的旅游团去过一趟,不过,当时只是游玩了曲阜(孔府、孔庙和孔林)、济南及泰山。这次去玩带上老太婆,而且多游了几处景点,如:潍坊、烟台、蓬莱、威海及青岛,获益良多。
6月4日晨早我们乘搭南方航班从槟城飞抵广州,然后转机飞往济南。
第二天乘旅游车到曲阜游历了孔府、孔庙和孔林。孔林不但有万世师表孔子的坟墓,而且据说埋葬在这块坟园的孔子后裔有十万人之众。如今,在这块广阔的墓园里,墓碑林立,其中仅有孔子及他的较为“出众“的子孙的坟墓清理得比较干净,其他的多是杂草丛生,只见墓碑不见坟墓。墓园太大,我们只是步行观看了几座坟墓而已,有的游人雇车游历整个墓园。
孔子这个战国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不但“五四运动”打不倒、“文革”打不倒,他的思想学说目前在国内依然受到重视,而且西方国家也有愈来愈多学者专家深入研究。
这次上泰山,发现空中缆车也改进了,是比较大型的,四周封密的豪华型,坐上去有安全感,一辆可乘坐四人。语云:“不登泰山,不知群山之非高”,其实,泰山并不是最高的山,只是因为历代有许多君主喜爱登泰山封禅,以强化自己的威望,并且借此向天下“昭告”,在“朕”统治下,如今已是升平盛世。泰山因而名闻全国,成为十大名山之一,更是五岳之首。
初中课文中有选自《老残游记》的课文,因此,课文中提到的大明湖、趵突泉及一些诗词对联,就成为许多旅游济南的游人就地印证的目标。十年前游济南,大明湖的湖水整片泛绿,有人说,因为水中长了很多水藻,这次重游,湖面的绿色消失了,虽然湖水和其他的湖泊一样有点脏,但,看起来比前回顺眼。
前回去游趵突泉,泉池干涸见底,一滴水都没有,很是失望。这次看到的却是满溢泉水,水色清洁,四周围以雕栏,池中的泉眼冒出滚滚的泉水,恢复原有风貌,煞是好看。
中国政府对于旅游业是重视的,90年代游客诉说旅游景点的厕所设备不合规格,如今不是都改善了吗?趵突泉的喷泉有泉水喷涌出来,相信当局必定下过一番心机。记得多年前旅游北京卢沟桥,桥下也是只有细沙没有水,可是,据说如今桥下的水川流不息,美景宜人。
烟台是山东另一个非常值得游玩的地方。据说1398已于此设所建城,设“狼烟墩台”,即烽火台,军情紧急时烧起烽火求救,用的是狼粪,由此得名。
我们见到明代抵抗倭寇的戚继光的塑像;我们也看到著名作家冰心的塑像。1903年冰心的父亲谢葆璋奉清政府令到烟台创建海军学堂,培养海军人才,3岁的冰心就随家人迁居烟台。冰心文中常常提到海,就是烟台的海无疑。她曾经深情的说过:“我的烟台的眷恋是无限的,童年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在烟台,我们还参观了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张裕酿酒厂的创始人是张弼士。他是广东大埔人,19世纪60年代,从故乡南来后,曾经先后到过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从低微的工作做起,后来成为实业家。当年清廷延揽海外富商回国投资,张裕以独到的眼光相中青岛可以栽种优质葡萄作为酿酒之用,因而选中烟台发展酿酒业,成立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成就了大规模的酿酒业。清廷曾经委任张弼士为槟城首仁领事,后来又升任新加坡总领事。他宏大的住宅屹立在槟城的莲花河至今,已经成为“文化遗产”。我将此事告诉当地导游,他半信半疑。
下一个旅游地方是威海。威海,我们小学课本读到的是威海卫,那是国民政府时期的称呼,解放初期仍旧沿用,不知什么时候改称威海?值得介绍的是刘公岛。最近台湾赠送给大陆的梅花鹿和长鬃山羊就饲养在刘公岛公园。我们去那边不是参观这两种稀有动物,而是参观甲午战争博物馆。
从威海岸边码头乘搭渡轮大约20分钟便可抵达刘公岛,一踏出码头,迎面可见一个生锈的锚形塑造物,据说,那是纪念甲午战争吃了日本人败仗的标志,提醒国人必须强国才能卫家。进入博物馆参观,还可以观赏甲午战争海战过程的影片,可能是取自某部影片的镜头,来不及追问清楚。这一场海战,清廷舰艇全军覆没。“国弱(落后)就要挨打”,这似乎是毛泽东说的。国人应该紧记这个教训,向富国强兵的目标努力!
最后一个旅游城市是青岛。青岛由于曾经租借给德国,后来又给日本占据过,市内留下很多欧式建筑。
青岛,这个伫立在胶州湾畔山清水秀的城市,由于良好的地理位置,加之水深不冻的良好港湾。1897年,青岛被德国攻占了,成为德国的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德国是战败国,照理青岛应该归还中国才对,可是,列强互相勾结,在1919年5月的巴黎和会上,他们居然将青岛划归日本,因此,引起全国人民的抗议,游行示威,这就是改变中国近代史的著名的“五四运动”。如今,在青岛美丽的海边,有一个命名为“五四广场”的景点,纪念这回事。
广场有一个相当高大的深红色物体,名为“五月的风”,已成为青岛的标志。
“五月的风”的建筑倾注了后人对先驱者们的思念,凝聚了先驱者们的热血和精神,那升腾向上的风旋像火炬、似火把,昭示着新中国青年的前进方向,昭示着我们青岛人继往开来的决心。
这次的旅游,玩得很开心,只是年纪大了,旅游回来,睡足一个星期,仍旧很疲倦。
(2011年6月15日脱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