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之旅
#文:文化乞儿
我喜爱到中国旅游,退休19年去了14次。我深知自己已不是中国人,但是,由于小时候读过中国历史,深为中国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受到列强的欺凌,割地赔款,国将不国的耻辱而悲愤不已。如今中国强大起来,不必继续屈辱于列强的淫威之下,私心庆慰。我虽不是中国人,但坚信海外华人的命运,多多少少与中国的强弱维系着某种分不开的关系。
今年五月间假期去的是山东。2001年曾经参与教师会的旅游团去过一趟,不过,当时只是游玩了曲阜(孔府、孔庙和孔林)、济南及泰山。这次去玩带上老太婆,而且多游了几处景点,如:潍坊、烟台、蓬莱、威海及青岛,获益良多。
6月4日晨早我们乘搭南方航班从槟城飞抵广州,然后转机飞往济南。
第二天乘旅游车到曲阜游历了孔府、孔庙和孔林。孔林不但有万世师表孔子的坟墓,而且据说埋葬在这块坟园的孔子后裔有十万人之众。如今,在这块广阔的墓园里,墓碑林立,其中仅有孔子及他的较为“出众“的子孙的坟墓清理得比较干净,其他的多是杂草丛生,只见墓碑不见坟墓。墓园太大,我们只是步行观看了几座坟墓而已,有的游人雇车游历整个墓园。
孔子这个战国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不但“五四运动”打不倒、“文革”打不倒,他的思想学说目前在国内依然受到重视,而且西方国家也有愈来愈多学者专家深入研究。
这次上泰山,发现空中缆车也改进了,是比较大型的,四周封密的豪华型,坐上去有安全感,一辆可乘坐四人。语云:“不登泰山,不知群山之非高”,其实,泰山并不是最高的山,只是因为历代有许多君主喜爱登泰山封禅,以强化自己的威望,并且借此向天下“昭告”,在“朕”统治下,如今已是升平盛世。泰山因而名闻全国,成为十大名山之一,更是五岳之首。
初中课文中有选自《老残游记》的课文,因此,课文中提到的大明湖、趵突泉及一些诗词对联,就成为许多旅游济南的游人就地印证的目标。十年前游济南,大明湖的湖水整片泛绿,有人说,因为水中长了很多水藻,这次重游,湖面的绿色消失了,虽然湖水和其他的湖泊一样有点脏,但,看起来比前回顺眼。
前回去游趵突泉,泉池干涸见底,一滴水都没有,很是失望。这次看到的却是满溢泉水,水色清洁,四周围以雕栏,池中的泉眼冒出滚滚的泉水,恢复原有风貌,煞是好看。
中国政府对于旅游业是重视的,90年代游客诉说旅游景点的厕所设备不合规格,如今不是都改善了吗?趵突泉的喷泉有泉水喷涌出来,相信当局必定下过一番心机。记得多年前旅游北京卢沟桥,桥下也是只有细沙没有水,可是,据说如今桥下的水川流不息,美景宜人。
烟台是山东另一个非常值得游玩的地方。据说1398已于此设所建城,设“狼烟墩台”,即烽火台,军情紧急时烧起烽火求救,用的是狼粪,由此得名。
我们见到明代抵抗倭寇的戚继光的塑像;我们也看到著名作家冰心的塑像。1903年冰心的父亲谢葆璋奉清政府令到烟台创建海军学堂,培养海军人才,3岁的冰心就随家人迁居烟台。冰心文中常常提到海,就是烟台的海无疑。她曾经深情的说过:“我的烟台的眷恋是无限的,童年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在烟台,我们还参观了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张裕酿酒厂的创始人是张弼士。他是广东大埔人,19世纪60年代,从故乡南来后,曾经先后到过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从低微的工作做起,后来成为实业家。当年清廷延揽海外富商回国投资,张裕以独到的眼光相中青岛可以栽种优质葡萄作为酿酒之用,因而选中烟台发展酿酒业,成立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成就了大规模的酿酒业。清廷曾经委任张弼士为槟城首仁领事,后来又升任新加坡总领事。他宏大的住宅屹立在槟城的莲花河至今,已经成为“文化遗产”。我将此事告诉当地导游,他半信半疑。
下一个旅游地方是威海。威海,我们小学课本读到的是威海卫,那是国民政府时期的称呼,解放初期仍旧沿用,不知什么时候改称威海?值得介绍的是刘公岛。最近台湾赠送给大陆的梅花鹿和长鬃山羊就饲养在刘公岛公园。我们去那边不是参观这两种稀有动物,而是参观甲午战争博物馆。
从威海岸边码头乘搭渡轮大约20分钟便可抵达刘公岛,一踏出码头,迎面可见一个生锈的锚形塑造物,据说,那是纪念甲午战争吃了日本人败仗的标志,提醒国人必须强国才能卫家。进入博物馆参观,还可以观赏甲午战争海战过程的影片,可能是取自某部影片的镜头,来不及追问清楚。这一场海战,清廷舰艇全军覆没。“国弱(落后)就要挨打”,这似乎是毛泽东说的。国人应该紧记这个教训,向富国强兵的目标努力!
最后一个旅游城市是青岛。青岛由于曾经租借给德国,后来又给日本占据过,市内留下很多欧式建筑。
青岛,这个伫立在胶州湾畔山清水秀的城市,由于良好的地理位置,加之水深不冻的良好港湾。1897年,青岛被德国攻占了,成为德国的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德国是战败国,照理青岛应该归还中国才对,可是,列强互相勾结,在1919年5月的巴黎和会上,他们居然将青岛划归日本,因此,引起全国人民的抗议,游行示威,这就是改变中国近代史的著名的“五四运动”。如今,在青岛美丽的海边,有一个命名为“五四广场”的景点,纪念这回事。
广场有一个相当高大的深红色物体,名为“五月的风”,已成为青岛的标志。
“五月的风”的建筑倾注了后人对先驱者们的思念,凝聚了先驱者们的热血和精神,那升腾向上的风旋像火炬、似火把,昭示着新中国青年的前进方向,昭示着我们青岛人继往开来的决心。
这次的旅游,玩得很开心,只是年纪大了,旅游回来,睡足一个星期,仍旧很疲倦。
(2011年6月15日脱稿)
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
证严法师“一摊血”事件
台湾慈济“一摊血”事件
―――文化乞儿整理
台湾慈济有所谓“一摊血故事”,很动人,也很有教育意义。今试将资料整理一番,让大家了解事件始末。
为了存真,谨引述23/08/2002台北记者陈志东的报道:
‘ 所谓的“慈济一摊血”故事,指的是证严法师创立慈济基金会的主要动机。民国55年间(按即公历1966年),证严法师到花莲凤林镇一家诊所探访徒弟德融师的父亲,看到地上有一摊血,听人说起这血说是一位原住民妇人被人抬了8小时后到医院,却因缴不起8千元保证金而被医院拒收,最后又被抬走所留下的一摊血。
就因为这一摊血,让证严法师发愿要盖一间不会拒收病人的医院,也因此有了今日的慈济医院,慈济基金会与整个慈济志业。原本令人感动的故事,却在90年间(按即公历2001年)慈济庆祝35周年庆时,因为一位妇人李满妹向证严法师提及这一摊血往事,并经媒体询问李满妹后报导,指出该私人诊所为“庄姓医师”后,引发轩然大波。由于当时整个花莲凤林镇只有一位庄姓医师,也就是庄汝贵医师;在面对此一指控,庄汝贵的子女强调,他们的父亲曾获颁“中华民国第一届偏远地区优良医师奉献奖”,良心良德,从不拒绝穷人求诊,也不会有人因求医不成而留下一摊血。
‘庄汝贵的 7名子女为了澄清目前卧病在床的老父绝对不是见死不救之人,因此委托律师控告证严法师及李满妹涉嫌诽谤。’
对于“一摊血”民事官司,花莲地方法院于2003年8月24日判决:一摊血这件事是事实,当时原住民因为没有八千元而未获医治也是事实。此案至此应该已是真相大白,但该院却判决证严法师因转述“保证金”三个字,而应民事赔偿原告(庄汝贵子女)一百零一万元,被告(证严法师)律师感到不解、讶异与遗憾,基于澄清最完整的事实,将依法提起上诉。
法庭所提供的新闻资料中显示,本案法院如此判决的用意在于促成双方日后和解的空间,但既已还原一摊血事实,却又在“保证金”三个字上改变判决结果,为追求和解而牺牲判决准确性,令人不可思议。
2003年8月24日下午三点,慈济基金会于台北静思书轩举行记者会,由慈济基金会发言人何日生居士主持,邀请“一摊血”见证人李满妹母女二人、昭慧法师、刘振玮律师与聂齐恒律师,表达对此判决的看法。
刘律师与聂律师皆对判决内容就法律观点,提出严重之质疑。何居士强调,证严法师不是不愿和解,但是医师家属要求证严法师说“一摊血故事并非事实”,法师认为事实真相不容抹煞,所以碍难照办。李满妹女士强调,她当日确实有看到一摊血,而且告知证严法师,这是因付不出保证金而被抬回去的原住民产妇所流下的一摊血,所以她不解何以说真话也要被判败诉。现场并播放当日扛抬陈秋吟女士之原住民陈文谦先生,老泪纵横忆述往事之录影带,在场人士极受震撼。昭慧法师之发言,一方面对民事判决误导舆情,医师家属洋洋得意,而原住民血泪故事却被刻意遗忘,表达深切之不满,倡议要为“一摊血”受害人陈秋吟女士立碑纪念。当年扛抬受难产婦陈秋吟女士之陈文谦先生現身說法,他提起三十七年前陈秋吟因凤林诊所医师拒医而于回途溘然长逝的往事,依然忍不住老泪纵横。
对于“赔偿101万元”的判决,9月17日上午,證证明严法师正式发布公开声明,決定放棄上诉。
人们都公认法律是最公平的,而且也夸赞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拥有权势的人,或者强势团体,往往操纵司法,影响司法的公正。弱势的个人或团体,往往在法律面前得不到公平的对待,含冤受屈。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香港电视剧里,不是常常有这样的情节吗?从法庭出来,干坏事的人被判胜诉,而对的一方,反而被判败诉。于是,坏家伙粗声粗气的向败方揶揄一番,喊道:“不服气,再告我啦!”弱势者无论怎样告,有用吗?
证严法师是佛教高人,岂有不明白善恶到头终有报之理?她更加了解:“公道自在‘佛’ 心”,何必再上诉,有必要吗?
(2011年7月6日整理完毕)
―――文化乞儿整理
台湾慈济有所谓“一摊血故事”,很动人,也很有教育意义。今试将资料整理一番,让大家了解事件始末。
为了存真,谨引述23/08/2002台北记者陈志东的报道:
‘ 所谓的“慈济一摊血”故事,指的是证严法师创立慈济基金会的主要动机。民国55年间(按即公历1966年),证严法师到花莲凤林镇一家诊所探访徒弟德融师的父亲,看到地上有一摊血,听人说起这血说是一位原住民妇人被人抬了8小时后到医院,却因缴不起8千元保证金而被医院拒收,最后又被抬走所留下的一摊血。
就因为这一摊血,让证严法师发愿要盖一间不会拒收病人的医院,也因此有了今日的慈济医院,慈济基金会与整个慈济志业。原本令人感动的故事,却在90年间(按即公历2001年)慈济庆祝35周年庆时,因为一位妇人李满妹向证严法师提及这一摊血往事,并经媒体询问李满妹后报导,指出该私人诊所为“庄姓医师”后,引发轩然大波。由于当时整个花莲凤林镇只有一位庄姓医师,也就是庄汝贵医师;在面对此一指控,庄汝贵的子女强调,他们的父亲曾获颁“中华民国第一届偏远地区优良医师奉献奖”,良心良德,从不拒绝穷人求诊,也不会有人因求医不成而留下一摊血。
‘庄汝贵的 7名子女为了澄清目前卧病在床的老父绝对不是见死不救之人,因此委托律师控告证严法师及李满妹涉嫌诽谤。’
对于“一摊血”民事官司,花莲地方法院于2003年8月24日判决:一摊血这件事是事实,当时原住民因为没有八千元而未获医治也是事实。此案至此应该已是真相大白,但该院却判决证严法师因转述“保证金”三个字,而应民事赔偿原告(庄汝贵子女)一百零一万元,被告(证严法师)律师感到不解、讶异与遗憾,基于澄清最完整的事实,将依法提起上诉。
法庭所提供的新闻资料中显示,本案法院如此判决的用意在于促成双方日后和解的空间,但既已还原一摊血事实,却又在“保证金”三个字上改变判决结果,为追求和解而牺牲判决准确性,令人不可思议。
2003年8月24日下午三点,慈济基金会于台北静思书轩举行记者会,由慈济基金会发言人何日生居士主持,邀请“一摊血”见证人李满妹母女二人、昭慧法师、刘振玮律师与聂齐恒律师,表达对此判决的看法。
刘律师与聂律师皆对判决内容就法律观点,提出严重之质疑。何居士强调,证严法师不是不愿和解,但是医师家属要求证严法师说“一摊血故事并非事实”,法师认为事实真相不容抹煞,所以碍难照办。李满妹女士强调,她当日确实有看到一摊血,而且告知证严法师,这是因付不出保证金而被抬回去的原住民产妇所流下的一摊血,所以她不解何以说真话也要被判败诉。现场并播放当日扛抬陈秋吟女士之原住民陈文谦先生,老泪纵横忆述往事之录影带,在场人士极受震撼。昭慧法师之发言,一方面对民事判决误导舆情,医师家属洋洋得意,而原住民血泪故事却被刻意遗忘,表达深切之不满,倡议要为“一摊血”受害人陈秋吟女士立碑纪念。当年扛抬受难产婦陈秋吟女士之陈文谦先生現身說法,他提起三十七年前陈秋吟因凤林诊所医师拒医而于回途溘然长逝的往事,依然忍不住老泪纵横。
对于“赔偿101万元”的判决,9月17日上午,證证明严法师正式发布公开声明,決定放棄上诉。
人们都公认法律是最公平的,而且也夸赞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拥有权势的人,或者强势团体,往往操纵司法,影响司法的公正。弱势的个人或团体,往往在法律面前得不到公平的对待,含冤受屈。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香港电视剧里,不是常常有这样的情节吗?从法庭出来,干坏事的人被判胜诉,而对的一方,反而被判败诉。于是,坏家伙粗声粗气的向败方揶揄一番,喊道:“不服气,再告我啦!”弱势者无论怎样告,有用吗?
证严法师是佛教高人,岂有不明白善恶到头终有报之理?她更加了解:“公道自在‘佛’ 心”,何必再上诉,有必要吗?
(2011年7月6日整理完毕)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