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的《相见不很晚》
1937年我出生于北霹雳泰马边境的一个小小山村---地图上都找不到的荒野村落。那边人口稀少,而且大多数都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山芭佬。
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一家英国人创设的锡矿场的工人;其他少数是耕种或者割胶为生。
人们生病了,看当地的中医,要是相当时日都不能痊愈,拖延太久长怕危及生命,贫穷人家就不得不掏尽家中储蓄,到槟城来看医生。当年也没有那么多医院,他们来到槟城看的也是普通药房(MEDICAL CLINIC)的医生而已。
不过,贱人有贱命,看了普通医生病通常都能痊愈的。
家中有人生病,看了普通医生比较舒服了,可以行行走走,一般上就会到戏院看看电影,才不致枉费这一趟的“医药旅行”。
当年上演华语电影的大致上有两家戏院,一家是坐落在新街的中山戏院;另外一家是在邱善佑路的大华戏院。
看电影在当年也可算是相当高档次的享受了。
记得有一年母亲得了一种皮肤病,现在想起来大概是癞皮病吧!日夜发痒,用手去抓,抓到皮破血流依然痒个不止。
当年人们相当迷信,他们相信,成人(如父母)生病,要预测会否有机会康复就去问未成年儿女。
母亲在痛苦之余,忍痛问我。我是相当懂事的小孩,当然说可以痊愈了。父母亲商量的结果,就到槟城来寻医诊治了。
记得看的新街一家小小,病人也不多的药房,是我们居停的客栈的掌柜介绍的。
母亲看了医生,真的皮肤病就逐渐好了。
我前文说过,病人比较“舒服”了,就会趁机看看电影才回去山野的家乡。
记得有一次,我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到中山戏院观赏一出电影,剧名叫《自由魂》,描述的是一个很平凡的故事。不过,当年我们是看得津津有味的。
故事是述说一个青年爱上一个少女,父母反对,不许他与他的“天使”见面。父母将儿子关闭在一间房里,心想过了一段时日,儿子对“天使”淡忘了,才释放他出来过正常生活。
可是儿子对“天使”就是念念不能忘。他整天在窗外的骑楼张望。期望有什么奇迹出现,他可以和“天使”相会。
有一天,他伸长脖子在向天空凝望时,“天使”果然出现了,并且向着他飘来,愈飘愈近。这儿子高兴得不得了。他依靠着窗沿伸出双手去接应“天使”。谁知他愈倚愈出,一时重心失衡,整个人就从窗沿掉了下来,就这样摔死了。
故事就这么平凡。不过由于我仍然是一个“山芭佬孩子”,对剧中情节记忆深刻,至今依然不能忘怀呀!
这剧中由始至终的“背景音乐”就是白光唱的《相见不很晚》(我只是依稀记得而已,可能记错也不一定。我当年仅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而已)。
这首《相见不很晚》的资料如下:
白光演唱1948年電影《懸崖勒馬》插曲《相見不恨晚》,楊小仲作詞,金鋼(黎錦光)作曲,上海百代唱片1948年3月10日錄音,1948年6月1日出版發行,唱片編號35739A,模版編號B1202。電影《懸崖勒馬》由白光/張伐/韓非主演。歌曲《相見不恨晚》
歌詞如後 : 1. 天荒地寒,世情冷暖,我受不住這寂寞孤單。 2. 走遍人間,歷盡苦難,要尋訪你做我的侶伴。 3. 我與你第一次相逢,我和你第一次見面,相見恨晚,是不是相見恨晚。 4. 我正青春,你還年少,我們相見不恨晚。(間奏音樂) 5. 永結同心,不再離散,重新把環境改換,相見不恨晚,相見不恨晚。
电影故事动不动人;插曲是否好听,我都没有计较过,因为当年我看了这出电影,实在是觉得兴味无穷呀!而且我是从大城市的电影院看回来的呀!
(2021年3月7日凭记忆写下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