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6日星期日

超稀人



  超稀人


自古以来有句老话:“人生七十古来稀    ,由于科学发达医学进步,如今逾越七十的人已愈来愈多了。这些人我们姑名之为超稀人

不过,超稀人虽然多,但这些超稀人的健康状态总有些问题。首先是五官,听觉、视觉有问题的古稀人真是比比皆是;而举动缓慢更是古稀人的普遍现象。


医学的进步,稍微可以补救健康上的缺陷,譬如:眼睛的白内障可以动手术改善;耳朵不聪可以做耳机改善。此外,还有很多老人的膝盖有毛病,也可以以手术纠正,让超稀人可以重过比较正常的生活,让生活过得更有情趣。

但是,这所谓改善也有一定的局限,否则,样样都能改善不致死亡,这世界哪容纳得了这许多人?

譬如白内障,有的人动了手术,看得更加清楚了;有的人改善的程度非常有限。我是幸运的一个,我的白内障手术非常成功,手术后我几乎不必戴眼镜;我邻居一个老女人,双膝盖动过手术,步行方面改善的程度并不明显,手术费花了四、五千元。我常常说,医药费贵不要嫌弃,只要医得好就是最好的代价了。


超稀人必须要有一些正当的嗜好,以度过漫长的岁月,才不致叹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譬如说:阅读就是一种好嗜好,又可消磨时光。年轻时有许多好书要阅读,因为生活的担子太繁重了,以致没有时间阅读,或者即使有时间阅读,也没时间慢慢品尝;如今有的是时间,这是慢咬细嚼的时候。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不是几本屡读不厌的好书吗?多浏览一遍,对故事情节就更加熟悉,对书中人物就如见故人,多亲切呀!又譬如五四运动期间的许多新小说,鲁迅的【彷徨】、【呐喊】、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和冰心的作品,不都是许多人爱读的作品吗?这些作品正好陪伴超稀人度过晚年。


当然,好些人也有更多的嗜好,如:旅游。就如我本身,我是一个老土,因为受的是华文教育,而且小时候读过中国史地,因此对中国有一分特殊情感,爱到中国旅游。退休23年以来,我到中国旅游16次。其中包括返回乡下,父亲的乡下和母亲的乡下。难得的是,返回母亲的乡下,还有80多高龄的母亲陪伴。母亲17岁才南来,我与她一起回去,她特别细致指出许许多多她常常向述说的人事物。以后有机会,依然将继续到中国去观赏那儿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

讲到旅游,自己的学养也很重要。很多人抱怨中国不好玩。这些人都是古稀人,而且受的又是华文教育,而且还是“北马最高学府”的学生。我的一位朋友,是最高学府的学生,而且曾经担任银行的经理。有一次我邀约他到中国旅游。他说不好玩,打死也不会再去。

我为这北马最高学府感到可悲和可怜,居然会教出这样的学生来。近来常常到“最高学府”走动,那儿的柱头上悬挂着两张“标语”:“今日你以XX为荣  他日你与XX共荣”。这样的校友怎能与母校共荣?

我上面讲的学养很重要。譬如:你到了西安华清池畔,你会否记起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参观其旁的“五间厅”,有的人说,这样的睡房比我家印尼佣人的房子还不如,有什么值得看?他就是不知道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的历史。这是近代史上轰动中外的事件,可是,他却懵然无知,当然不好看了;又如“卢沟桥”,那短短的一道桥,哪比得上我们的槟威大桥宏伟?看后大发牢骚。这些人就是浅陋,他们根本不知道1937年7月7日日本鬼子为了侵略中国而刻意制造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历史。

我去年到东北旅游,到了松花江畔,不知不觉哼起【松花江上】这首歌来,连导游都钦佩,他还说他们都不知道有这么一首救亡歌。二世祖心态-----难怪!


201596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