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学生离校周年纪念有感
文:巴古山
年初,先后接到两位同学的电讯,问我是否方便参加她们毕业离校30周年的叙旧会。她们的叙旧会将于3013年12月28日举行。我即刻答应了她们的邀请。我这个退休了21年的老头子有机会与自己的学生相聚,这机缘岂可错失?
华校生就是华校生,她们发挥了同学之间互相友爱、互相提携的精神,离校后依然怀念昔日的同窗;从这里她们也感念昔日教导过她们的老师教导之恩。“饮水思源”是华校生固有美德,这说法一点也不虚假!
叙旧会到了,她们体念到老师年纪大驾车难的不便之处,还特地派专车来载送老师到会场。一路上殷殷垂问。
我一进会场,在门口的众多迎接老师的同学中,有一位握着我的手,很有感情的说:“老师,我非常感激你!”这同学的轮廓我依稀记得,姓名则无法记起,毕竟彼此已经30年没见面了。
我问她为何感激我?她说,我曾经鼓励她投身教育界,她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如今,她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这都得感激我当日的那番鼓励的话。说实在的,每天对着那么多学生,说了那么多的“废话”,实在将这件事给淡忘了。不过,终于有学生肯于接受我的鼓励,而且对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老怀着实感到欣慰!目前,她是在本屿一家名校服务。
如今这个时代,年轻人都不热衷从事教育工作,要是我的一番话果然起了作用,成功引导一位学生走上献身教育的途径,也可谓稍有功德了。
另一位学生走上前来,悄悄对我说,当年我教她汉语拼音,真想不到现在她竟在汉语拼音的家乡工作。她是我们的辩论员,是能言善辩的辩论高手。当年我校的辩论队击败了所有参赛队伍,荣获槟城华校教师会主办的槟州华文中学生辩论比赛冠军,她是得力功臣之一。目前,她在上海工作,据说是有关医药方面的工作,可惜要应对众多学生,来不及询问详细的情形。不过,我曾经对她说,我喜欢到中国旅行,前后已经去过十多趟,希望有一天能到上海拜访她。
我也有缘与另外一位同学谈起离校后的际遇,知道她担任过两家中学的教师,后来,觉得自己创业将是一项更大的挑战,并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毅然离开了教育界,与兄弟开创印刷业,六年后,又感觉到自己的志趣依然在教育这方面,于是,退出印刷业自己开办了幼儿园,已经有10年光景了。
过后,我曾经到她的幼儿园拜访过她,见她的幼儿园很具规模,而且还兼开安亲班,这样对于幼儿的教育和照顾更加全面,而且也为“双薪家庭”提供更完整的服务。此外,她还马不停蹄的到各处去开展业务。原来,她还开办培训班,为工商界培养领导人才及就业人手。为了这培训班,她得常常出国,寻访名师主讲各项课题,花费的心机可谓不小。年轻力壮如她,绝对胜任愉快,而且办得有声有色!谨此祝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叙旧会上也听到一些比较不愉快的消息,譬如:有一两位同学婚姻生活出现了不如意状况,夫妇离异了。
“清官难审家内事”,夫妇意见不合难于相处下去,也只有离异一途了,虽然,夫妇双方难免会有不幸及痛苦的感觉,尤其是儿女辈将蒙受极大的打击。如果能“破镜重圆”当然是一件期望的事,但愿能如此。
当晚见的同学多,谈的课题也多。见到大多数同学都事业有成,内心的喜悦之情的确非金钱可以买得到的。
(2014年1月16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