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龙,凤生凤,贼生儿子挖壁洞
#文:文化乞儿
阅读报章的娱乐版,读到某过气女明星要带她的女儿入行,沾沾自喜。我在想,她这一生也够苦了,受尽欺凌、侮辱,为什么还将自己的女儿送上这条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上行”,真是“利令智昏”!
在廿一世纪的今天,带有这种思想的人,如我,应该是不切合时代潮流的了,但,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的古老板。
我总觉得,娱乐圈的许多艺人,生活都是腐化的居多。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天天刊登报端,为社会人士广为流传,影响实在大。今日社会风气败坏至此,艺人的腐化生活、他们的混帐新闻,要负起很大的责任。
譬如:香港某名艺人,他的老婆嫁人了,大张筵席,此艺人还自命大方出席老婆的婚筵,还上前握手祝贺!正常的人大概都很难办到。
其后不久,传出他俩的媳妇与一个男艺人上床搞得天昏地暗,还将过程录像下来。一个不慎,这对男女的狗行为录像竟被人上载到网上,让人们当春宫片欣赏。与猪狗何异(这对男女都是香港艺人)?
可是,我们这个病态社会,还“大义凛然”的谴责好事者将他俩的狗行为来上网,竟没有人谴责这对狗男女的恶德败行。一个是有两个孩子的妈妈、一个是勾引这个妈妈的男子,他俩的行为,哪一样不是犯上道德规范、宗教教义,甚至法律准则?
贼生儿子挖壁洞,莫过于此!
艺人许多伤风败俗的事件,娱乐新闻大肆渲染,荼毒了许多青少年的思想,因为青少年崇拜偶像,艺人常常成为他们的偶像。每逢艺人登台,许多所谓的粉丝都拥到机场去迎接,偶像的一频一笑、举手投足、衣着、打扮,那一样不是他们喜爱模仿的?然而最怕就是他们不能明辨是非,将他们的恶德败行也模仿上了,还以为够时尚。
世界级大明星、好莱坞的伊莉莎白泰勒 (Elizabeth Taylor) 大事宣扬的结婚就有7次之多,至于越轨的滥交更是家常便饭,谁能数得清?
唉!艺人败行、败德,可见一斑。这样归纳他们的行为,应该争议也少吧!
社会上有很多人“长袖善舞”,舞出一山身家来,在这“只敬罗衣不敬人”的社会里,他们被炊捧为社会贤达、善长仁翁,至于他们的身家是怎样获取的就没人追问了,虽然,知道其来历的大不乏人,但,基于社会现实,没人愿提、没人敢提。他们的孩子在这种环境长大,耳濡目染,坏心眼的事见多了、不循规不蹈矩的欺诈事件见多了,他们也深深觉悟到,自己今天锦衣玉食的生活,都是父母用这种手段挣来的,他们还能体现是非观念吗?他们还有是非之心吗?
孩子在学校里老师的教导他们听得进脑袋吗?教堂里牧师的讲道他们会接受吗?念一千遍阿弥陀佛有作用吗?
要孩子不挖壁洞也难矣!
看遍全世间,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实在是做人处世最完善的哲理。不将身修好,何以齐家?这两件事都做不好,一旦大权在握,他只能乱天下,而不是治天下。然而,这些大腹贾却挤身上流社会,招摇过市,在社会上炫耀一生,官家还得巴结他们呢!一丘之貉嘛!
我们的社会,世道民心,实在需要大大清理、整顿,千万勿再让邪恶的、奸诈的把持主流,将整个社会弄得乌烟瘴气。别再让豺狼当道!是非应该分明、黑白应该明辨,让我们的头顶上有一个晴朗的天空。
(2013年3月20日稿)
2013年3月20日星期三
2013年3月14日星期四
假作真时真亦假
假作真时真亦假
#文:文化乞儿
有些事件,事实真相永远是个谜。不是没有答案,而是答案太多,不知那个才是真实的。这类例子俯拾即是。
譬如:清朝光绪之死是一例。光绪皇帝因为戊戌政变与慈禧太后结怨,被慈禧软禁,水火不相容。
后来,慈禧太后于1908年11月15日病逝。令人惊异的是,光绪却在前一天,即11月14日身亡。因此,很多论者都认为他是被慈禧下令毒死的。不过,否定这种说法的人很多。你相信谁?
当然,也可能慈禧根本没下令毒死光绪,而光绪的死与慈禧完全无关,而是慈禧的下属恐怕慈禧死后靠山倒了,会受到报复,而自作主张遽下毒手,将光绪毒死。但,有谁敢断定必然如此?
又譬如:章亚若之死,还不是一个难揭开的大谜团?
章亚若是蒋经国的秘书兼情妇。1941年,章亚若在桂林生下章孝严、章孝慈双胞胎,孩子仅有六个月大,她就离奇死亡(双胞胎因为从未被蒋家承认,所以从母姓章,直至两蒋身故,始得归宗认祖)。这件不为人知的谜案一直有多种传说。《政治杀手陈立夫》这本书(汪幸福著,花山出版社2006年4 月 出版) 详尽介绍了蒋经国情妇章亚若被陈立夫下令毒死的前因后果。
陈立夫何许人?陈立夫、陈果夫两兄弟是民国时代“四大家族”(蒋宋孔陈)中陈氏家族的开创者,他曾经替蒋介石负责国民党内的特务工作,权力极大,当时甚至有“蒋家天下陈家党” 的说法。 他受到蒋介石的信任,可见一斑。
据所知,老蒋对于儿子这种情妇生子的事心里很不高兴。
然而话不能只听一头。也有章亚若生前亲近她的人说,章实实在在是死于急性胃肠炎。
你相信谁说的好?
还有陈水扁。发生于2004年的3.19枪击案,距今只不过十头八年,然而这案子很多事情总是疑点重重。谁是主谋?动机是什么?用了一颗还是两颗子弹?最令人感到怀疑的是,陈义雄是否真正的嫌疑凶手?为什么在案子依然在进行中时,他却意外溺毙?
这些疑点谁能提供可信的答案?
我国不让外国专美,在这方面也毫不逊色,一个星期前,不是有一对父子各说各话,针锋相对吗?
安华肛交案原告赛夫的父亲阿兹兰,声称儿子赛夫被利用来诬蔑人民公正党实权领袖安华;可是赛夫当天下午则直指其父是“安华政治野心的受害者”。
你会否被弄得有点眩惑,不知何去何从?
(2013年3月 14日稿)
#文:文化乞儿
有些事件,事实真相永远是个谜。不是没有答案,而是答案太多,不知那个才是真实的。这类例子俯拾即是。
譬如:清朝光绪之死是一例。光绪皇帝因为戊戌政变与慈禧太后结怨,被慈禧软禁,水火不相容。
后来,慈禧太后于1908年11月15日病逝。令人惊异的是,光绪却在前一天,即11月14日身亡。因此,很多论者都认为他是被慈禧下令毒死的。不过,否定这种说法的人很多。你相信谁?
当然,也可能慈禧根本没下令毒死光绪,而光绪的死与慈禧完全无关,而是慈禧的下属恐怕慈禧死后靠山倒了,会受到报复,而自作主张遽下毒手,将光绪毒死。但,有谁敢断定必然如此?
又譬如:章亚若之死,还不是一个难揭开的大谜团?
章亚若是蒋经国的秘书兼情妇。1941年,章亚若在桂林生下章孝严、章孝慈双胞胎,孩子仅有六个月大,她就离奇死亡(双胞胎因为从未被蒋家承认,所以从母姓章,直至两蒋身故,始得归宗认祖)。这件不为人知的谜案一直有多种传说。《政治杀手陈立夫》这本书(汪幸福著,花山出版社2006年4 月 出版) 详尽介绍了蒋经国情妇章亚若被陈立夫下令毒死的前因后果。
陈立夫何许人?陈立夫、陈果夫两兄弟是民国时代“四大家族”(蒋宋孔陈)中陈氏家族的开创者,他曾经替蒋介石负责国民党内的特务工作,权力极大,当时甚至有“蒋家天下陈家党” 的说法。 他受到蒋介石的信任,可见一斑。
据所知,老蒋对于儿子这种情妇生子的事心里很不高兴。
然而话不能只听一头。也有章亚若生前亲近她的人说,章实实在在是死于急性胃肠炎。
你相信谁说的好?
还有陈水扁。发生于2004年的3.19枪击案,距今只不过十头八年,然而这案子很多事情总是疑点重重。谁是主谋?动机是什么?用了一颗还是两颗子弹?最令人感到怀疑的是,陈义雄是否真正的嫌疑凶手?为什么在案子依然在进行中时,他却意外溺毙?
这些疑点谁能提供可信的答案?
我国不让外国专美,在这方面也毫不逊色,一个星期前,不是有一对父子各说各话,针锋相对吗?
安华肛交案原告赛夫的父亲阿兹兰,声称儿子赛夫被利用来诬蔑人民公正党实权领袖安华;可是赛夫当天下午则直指其父是“安华政治野心的受害者”。
你会否被弄得有点眩惑,不知何去何从?
(2013年3月 14日稿)
2013年3月12日星期二
我们的排舞班,结束了
我们的排舞班,结束了
#文:文化乞儿
我们的歌艺社属下有两个团体:一个是歌唱班,一个是排舞班。
排舞班虽然比较迟开办,大概也有10年的历史了。指导老师是一位年轻活泼、气力充沛的陈小姐。她教导得很起劲,当年本州每年都举行排舞观摩会,参加的排舞团体除了槟城之外,北马好多个州属的排舞团体,也来参加,热闹非常。我们的排舞班几乎每年都参加,以示支持。
每次参加表演,要教五、六十支舞蹈,年轻的团员可以应付裕如,可是,上了年纪的就吃不消了。一来气力衰退,容易疲倦;二来学得辛苦,因为舞步样式太多记不熟,学第二支时,就忘掉第一支了,这都由于教的舞蹈太多,没有时间复习之故。
后来,我们几位年长的,就商量另起炉灶,仍旧在歌艺社的名义下另外组织一个小型的乐龄排舞班,这个新成立的乐龄人士排舞班,第一要着是教得慢,要等到全部团员都上手了才教第二支舞。几位学得比较有心得的就担当起指导老师来。我们的目的是将排舞当作一项运动,不打算演出,所以即使舞姿不美也不在乎。这一来,问题就解决了。
担当指导老师,起先实在是战战兢兢,幸好大家有言在先,互相切磋,没有出过什么乱子。所谓“教学相长”,教的人比学的人进步得快,而且容易牢记,对于内中诀窍更易掌握。久而久之,他们阅读舞步说明了解得快速、更加有心得,而且居然也可以自己编写舞蹈了。自己编舞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选择悦耳动听、自己喜爱的曲子,在舞步方面,减少一些太过剧烈、快速的动作,以减少损伤老年人的筋骨、也尽量避免转整圈(360度旋转)的舞姿,以防年纪大的会感到眩晕或者摔倒。
我们对于这排舞班,大致上都感到很满意。由于我们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做运动,健身益体而已。尤其爱好音乐的朋友更是乐此不疲。试想想看,听着赏心悦耳的音乐,跳着心爱的舞步,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呀!
我有那样的体会,跳了排舞动作比较敏捷、反应快速,减缓老化的进程,人也显得年轻了,正是好处多多。
不过,跳了两年的光景,一些朋友夜晚不方便开车,不能参加了;一些健康出现了一些情况不得不掉队了,人数日益减少。减少的人数无法补上,我们的排舞队伍日渐萎缩了。毕竟上了年纪的朋友中,真正爱跳舞的不多,尤其是好些人受了传统思想的影响,心里排斥它,认为跳舞不是那么正经的事儿,他们总忘了一个事实:排舞是没有肢体接触的,不像交际舞那样,没那么容易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乱子。
最近一年来,最有动力的一个主要人物,患上严重疾患退了场,几位又年老风湿脚痛无法上阵,人数不足难以为继了。于是,我们的排舞班不得不宣布结束了,大家都怀着沉重的心情,在吃完一个告别宴之后,依依惜别!
这个排舞班在支撑了两年10个月之后,终于结束了。心中无限的无奈,但实在是无法挽回这个势头。今生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跳排舞了,我惘然若失!
(2013年3月12日稿)
#文:文化乞儿
我们的歌艺社属下有两个团体:一个是歌唱班,一个是排舞班。
排舞班虽然比较迟开办,大概也有10年的历史了。指导老师是一位年轻活泼、气力充沛的陈小姐。她教导得很起劲,当年本州每年都举行排舞观摩会,参加的排舞团体除了槟城之外,北马好多个州属的排舞团体,也来参加,热闹非常。我们的排舞班几乎每年都参加,以示支持。
每次参加表演,要教五、六十支舞蹈,年轻的团员可以应付裕如,可是,上了年纪的就吃不消了。一来气力衰退,容易疲倦;二来学得辛苦,因为舞步样式太多记不熟,学第二支时,就忘掉第一支了,这都由于教的舞蹈太多,没有时间复习之故。
后来,我们几位年长的,就商量另起炉灶,仍旧在歌艺社的名义下另外组织一个小型的乐龄排舞班,这个新成立的乐龄人士排舞班,第一要着是教得慢,要等到全部团员都上手了才教第二支舞。几位学得比较有心得的就担当起指导老师来。我们的目的是将排舞当作一项运动,不打算演出,所以即使舞姿不美也不在乎。这一来,问题就解决了。
担当指导老师,起先实在是战战兢兢,幸好大家有言在先,互相切磋,没有出过什么乱子。所谓“教学相长”,教的人比学的人进步得快,而且容易牢记,对于内中诀窍更易掌握。久而久之,他们阅读舞步说明了解得快速、更加有心得,而且居然也可以自己编写舞蹈了。自己编舞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选择悦耳动听、自己喜爱的曲子,在舞步方面,减少一些太过剧烈、快速的动作,以减少损伤老年人的筋骨、也尽量避免转整圈(360度旋转)的舞姿,以防年纪大的会感到眩晕或者摔倒。
我们对于这排舞班,大致上都感到很满意。由于我们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做运动,健身益体而已。尤其爱好音乐的朋友更是乐此不疲。试想想看,听着赏心悦耳的音乐,跳着心爱的舞步,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呀!
我有那样的体会,跳了排舞动作比较敏捷、反应快速,减缓老化的进程,人也显得年轻了,正是好处多多。
不过,跳了两年的光景,一些朋友夜晚不方便开车,不能参加了;一些健康出现了一些情况不得不掉队了,人数日益减少。减少的人数无法补上,我们的排舞队伍日渐萎缩了。毕竟上了年纪的朋友中,真正爱跳舞的不多,尤其是好些人受了传统思想的影响,心里排斥它,认为跳舞不是那么正经的事儿,他们总忘了一个事实:排舞是没有肢体接触的,不像交际舞那样,没那么容易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乱子。
最近一年来,最有动力的一个主要人物,患上严重疾患退了场,几位又年老风湿脚痛无法上阵,人数不足难以为继了。于是,我们的排舞班不得不宣布结束了,大家都怀着沉重的心情,在吃完一个告别宴之后,依依惜别!
这个排舞班在支撑了两年10个月之后,终于结束了。心中无限的无奈,但实在是无法挽回这个势头。今生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跳排舞了,我惘然若失!
(2013年3月12日稿)
2013年3月6日星期三
哀悼魏维贤老师
悼念魏维贤老师
#文:文化乞儿
“你就是那一年毕业刊用简体字被禁止出版的筹委会主席吗?”
这是魏维贤博士问我的话。
1959年我申请师范学院师训班,面试我的有3人,一位是魏博士,一位是槟城的视学官陈翼经先生,还有一位记不起了。
魏博士的问话令我愕然,我根本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一回事,后来问清楚了,才知道原来比我们迟一届毕业的同学,在他们的毕业刊里使用简体字,送上教育局审查时不能通过,被禁止出版。由于我们已经毕业离校了,这件事我完全不知道。我与这个筹委会没有关系,也就不受株连了。
当年由于马中尚未建交,而国内依然出于紧急状态,简体字是被当作洪水猛兽的。如今听起来当然是怪事一桩。
我进入语文学院之后,才知道魏博士是师训部门主任,操“生杀大权”。后来,我又听比我们高一届的同学说,魏博士为人和蔼可亲,学识渊博,语文学院开学了,讲师尚未聘请到,他亲自出马来学院担任教导工作。由于他平易近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
我进入学院时,学院讲师已经齐全,魏博士没来上课了,无缘接受他的教诲,偶尔见他到学院来巡视并且与讲师们探讨教学事宜。每次他到学院来,同学们都围上前去问长道短,他也与同学们谈笑风生,一点架子都没有,由于他个子相当瘦小,样貌又比他的实际年龄嫩,他与同学们围成一团,简直分不出谁是老师。
当年华文中学严重缺乏华文老师。中学华文老师仰赖中国“进口”,但,当时由于政治因素,这条门路已经关闭了,而南洋大学及台湾大学的学术资格又不获承认,华文师资频临断绝,华文中学无需外力摧残,自己都会自生自灭了。魏博士有远见,成立了为期两年专修华文的语文学院华文组,专门录取高中毕业,华文成绩特优的学生来受训,毕业后派到华文中学担任初中华文教师,也可算是“杯水车薪”,聊胜于坐以待毙吧!
不过,事有蹊跷,语文学院的华文组只开办了两届半,便停办了,第一、二届每届约60人,第三届只有区区的30人而已。
这两届半的“半”怎么解释呢?原来第三届同学在语文学院上了一年课之后,第二年便被碉派到语文学院对面的另外一家师训学院完成第二年的课程。他们到了另一家学院,不再专修华文了,华文只是众多科目中的一科而已。
同学们谈起往事,往往不无感慨的评论。魏博士后来离开教育部,辗转任职中学校长及其他职位,浮浮沉沉一段时日,最后落户新加坡,可以确定魏博士当年成立语文学院,阻力必定不小。此外,还有很多事情,可以佐证这种猜测。
魏博士不但亲和力大,而且乐于助人,就在我受训的两年,也知晓魏博士曾经帮助过一些人,让他们实现成为“灵魂工程师 ”的愿望。此外,尚有一位同学,不能如愿以偿,不是魏博士不肯尽力,而是这位同学超龄,就差那一个月而已。他好生不生偏偏12月出世。
魏博士对于语文学院的同学“情有独中”。语文学院同学每年轮流在全马各地举行的年度联欢宴会,只要他有空闲时间,一定出席参加,并且参与联欢期间的各项活动。四年前在槟城举行的联欢活动,有一项环游槟岛的活动,主办当局并且安排品尝榴槤,魏博士也与同学们边吃边谈,乐在其中。
前年轮到太平同学做东,魏博士也与师母前来参与,兴致不减。魏博士多年前曾经罹患鼻咽癌,去年在太平时,他诉说有旧病复发的征象,听他说话的口音也似乎带有相当重的鼻音。有同学私下表示,似乎不是好现象。
魏博士于2013年2月10日,正是农历正月元旦凌晨时分与世长辞,享年85岁。全国同学闻讯莫不悲恸不已。
魏老师出生于1929年,祖籍福建同安,1950年马来亚大学教育系毕业后任教于新加坡华侨中学,后赴英国伦敦大学深造,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任马来亚联合邦教育部官员。1963年至1971年任新加坡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讲师并被任命为该院院长。魏老师是一位贡献卓著的教育家。
不才顿忘愚昧孤陋,谨缀一联,以表景仰:-
维权护道,为华教播种;
贤劳实务,盼生徒开花。
(2013年3月7日稿)
魏维贤博士遗照
#文:文化乞儿
“你就是那一年毕业刊用简体字被禁止出版的筹委会主席吗?”
这是魏维贤博士问我的话。
1959年我申请师范学院师训班,面试我的有3人,一位是魏博士,一位是槟城的视学官陈翼经先生,还有一位记不起了。
魏博士的问话令我愕然,我根本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一回事,后来问清楚了,才知道原来比我们迟一届毕业的同学,在他们的毕业刊里使用简体字,送上教育局审查时不能通过,被禁止出版。由于我们已经毕业离校了,这件事我完全不知道。我与这个筹委会没有关系,也就不受株连了。
当年由于马中尚未建交,而国内依然出于紧急状态,简体字是被当作洪水猛兽的。如今听起来当然是怪事一桩。
我进入语文学院之后,才知道魏博士是师训部门主任,操“生杀大权”。后来,我又听比我们高一届的同学说,魏博士为人和蔼可亲,学识渊博,语文学院开学了,讲师尚未聘请到,他亲自出马来学院担任教导工作。由于他平易近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
我进入学院时,学院讲师已经齐全,魏博士没来上课了,无缘接受他的教诲,偶尔见他到学院来巡视并且与讲师们探讨教学事宜。每次他到学院来,同学们都围上前去问长道短,他也与同学们谈笑风生,一点架子都没有,由于他个子相当瘦小,样貌又比他的实际年龄嫩,他与同学们围成一团,简直分不出谁是老师。
当年华文中学严重缺乏华文老师。中学华文老师仰赖中国“进口”,但,当时由于政治因素,这条门路已经关闭了,而南洋大学及台湾大学的学术资格又不获承认,华文师资频临断绝,华文中学无需外力摧残,自己都会自生自灭了。魏博士有远见,成立了为期两年专修华文的语文学院华文组,专门录取高中毕业,华文成绩特优的学生来受训,毕业后派到华文中学担任初中华文教师,也可算是“杯水车薪”,聊胜于坐以待毙吧!
不过,事有蹊跷,语文学院的华文组只开办了两届半,便停办了,第一、二届每届约60人,第三届只有区区的30人而已。
这两届半的“半”怎么解释呢?原来第三届同学在语文学院上了一年课之后,第二年便被碉派到语文学院对面的另外一家师训学院完成第二年的课程。他们到了另一家学院,不再专修华文了,华文只是众多科目中的一科而已。
同学们谈起往事,往往不无感慨的评论。魏博士后来离开教育部,辗转任职中学校长及其他职位,浮浮沉沉一段时日,最后落户新加坡,可以确定魏博士当年成立语文学院,阻力必定不小。此外,还有很多事情,可以佐证这种猜测。
魏博士不但亲和力大,而且乐于助人,就在我受训的两年,也知晓魏博士曾经帮助过一些人,让他们实现成为“灵魂工程师 ”的愿望。此外,尚有一位同学,不能如愿以偿,不是魏博士不肯尽力,而是这位同学超龄,就差那一个月而已。他好生不生偏偏12月出世。
魏博士对于语文学院的同学“情有独中”。语文学院同学每年轮流在全马各地举行的年度联欢宴会,只要他有空闲时间,一定出席参加,并且参与联欢期间的各项活动。四年前在槟城举行的联欢活动,有一项环游槟岛的活动,主办当局并且安排品尝榴槤,魏博士也与同学们边吃边谈,乐在其中。
前年轮到太平同学做东,魏博士也与师母前来参与,兴致不减。魏博士多年前曾经罹患鼻咽癌,去年在太平时,他诉说有旧病复发的征象,听他说话的口音也似乎带有相当重的鼻音。有同学私下表示,似乎不是好现象。
魏博士于2013年2月10日,正是农历正月元旦凌晨时分与世长辞,享年85岁。全国同学闻讯莫不悲恸不已。
魏老师出生于1929年,祖籍福建同安,1950年马来亚大学教育系毕业后任教于新加坡华侨中学,后赴英国伦敦大学深造,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任马来亚联合邦教育部官员。1963年至1971年任新加坡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讲师并被任命为该院院长。魏老师是一位贡献卓著的教育家。
不才顿忘愚昧孤陋,谨缀一联,以表景仰:-
维权护道,为华教播种;
贤劳实务,盼生徒开花。
(2013年3月7日稿)
魏维贤博士遗照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