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9日星期五

难得的忠贞爱情

       难得的忠贞爱情 
            ***文:文化乞儿
      
现代的青年男女乱搞男女关系,淫乱到令人摇头的地步,始乱终弃等同家常便饭。朋友间留行一句话:“如今要找一个处女玩玩,很容易;要找一个处女做妻子,几乎不可能。”其淫乱程度可见一斑。

譬如老郭,他的女儿和一位男子相好,两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不但相好,而且同居了8年,说分手就分手。分手后不久又各自男婚女嫁,很快又各自生男育女,一点失恋的悲伤都没有。有的朋友惊愕,又有的朋友说正常。还有老孙,他的儿子与一位女朋友相好了7年,也是“因相互了解而分手”,一个取屋子一个取汽车,各得所哉!

凡事都有例外,这里要讲的就是一个例外,而且是十分难得的例外。

朋友老郑的女儿约莫在二十年前就读大学先修班和一位同学相恋。老郑当时是一家小杂货店的老板,他的妻子则是一家制衣厂的女工。天有不测之风云,他的女儿竟然患上了肾脏病。对于这种比较罕见的病症,老郑一家被怔住了。他们求遍中西医、求神拜佛,病况都没起色。亲朋戚友对此病纷纷提供意见,莫衷一是。后来有一位有见识的亲戚,建议他女儿换肾。这更是新鲜的玩意儿,很少听到。少听到是一回事,可要到哪里去换呢?要花费多少医药费?这更是大事。

后来,他家打听到可到中国东北的辽宁省的一处军医院去进行这项手术。这么新鲜的玩意儿,而且要跑到几千里去进行,谁有信心?老郑一家经历了几许内心的挣扎,开了多少次的家庭会议,终于抱着唯一,也许是非常薄弱的希望,将女儿带到中国去接受这样的手术。

上天保佑,他女儿居然手术成功回来了,经过几年的继续服药治疗及细心照料,这女儿居然可以过正常生活,而且还正常工作了。

这里要强调的是,郑女的男朋友在她生病期间居然不离不弃,始终和她来往。如是过了十年,郑女的状况更加稳定了,男朋友竟表示要与郑女结婚。这个男朋友来自一个可说是富有家庭,其父是发展商。这一点由这男朋友出入乘坐名车得到证明。男的虽然表达了坚贞的爱情,可是,却也碰到严峻的考验,因为未来家婆极力反对。她老人家爱子心切,不希望儿子娶个带病的媳妇。她劝儿子说,以我们的家庭背景,怕娶不到好老婆吗?然而儿子总是不听母亲这一套理论。做母亲的软的行不通,用硬的招数了。可是,做儿子的不理会软、硬的招数,表示他这一生除非不结婚,要结婚就非郑女不娶。

男的家人见软硬花招都不能奏效,于是就实行拖字诀。譬如说:等女的身体十足健康才结婚、今年不适合他们结婚、要物色到一间吉利的房子才结婚等等。如是又拖上一两年,这期间男家又施用了什么阴招,局外人就不知晓了。

可喜的是,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亲朋戚友都皆大欢喜。

这对经过磨练的恋人结婚至今,已经有五、六年了,就是没有生孩子。这很可能是遵照医生的嘱咐也说不定。从这里可以理解做家婆的为何当初极力反对她儿子娶这么一个媳妇。为了延续香火是人之常情,情有可原!

虽然如此,这对小夫妻依然相爱如初,做丈夫的常常陪伴妻子探望娘家。

在世风日下的今天,仍然出现这么一对恋人,是不是一个异数?是不是值得称赞?

2012630日稿)


2012年6月22日星期五

端午节的粽子

         
              端午节的粽子
              *文:文化乞儿

我爱华人的传统节日,尤其是那些有特征的佳节。所谓有特征,就是这些特征别的佳节不会出现的,譬如: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

端午的粽子,我特别喜爱自己裹的粽子,而不喜欢别人裹的或买来的,即使买来的粽子,是当地名气极大、人人赞好的,内心总觉得还是我家的好。这可能是小时候吃惯母亲裹的,一种先入为主的传统想法在作祟。

母亲裹的粽子,用料不多,而且在其他人看来可能属于用料不足那一类。
 
小时候住在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家家户户都是穷人家,买不起昂贵的粽料也说不定,所以,用的是最低量度的配料。村里妇女裹粽,只用糯米、红豆、一小块半肥瘦猪肉,如果有比较奢侈的配料,恐怕就是那一小块香菇。如果说有什么差异,只不过在豆类有所变化而已,不用红豆的就改用花生或眉豆,实际上是少用花生多用红豆和眉豆,因为花生比较难煮到烂熟。

      如今裹粽子,粽叶在巴刹可以买到,很方便;我们山村人的粽叶都是自己到山边采来的。它采自一种俗称“芒花”的叶子。这种植物只有两个人的高度那样高而已,但是,叶子边沿非常锋利,手脚一碰到,就将被割到流血。这种植物的叶子可以裹粽子,它的花可以用来扎扫把。直至科学昌明的今天,我们还在使用这种扫把,它的好处家家户户都知道,不必我细说。我们平时在巴刹买到那种黄色的扫把,扎便来卖的就是。它上半身是比较硬的“梗”,下半身是柔软的细絮,正好用来扫地。

那个时候,我们村里每个成年妇女几乎都会裹粽子,不像现在,会裹粽子的妇女实在是寥寥可数。你说现在的妇女比较忙吗?我看是一个非常牵强的推脱理由。村里的妇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且干的都是粗活,更是劳累、忙碌。她们放工回来,已经是汗流浃背,还要预备一家子的饭菜;入夜还要点着煤油灯亲手洗涤一家子的衣服,你说她们够忙吗?如今的时代妇女怎可比拟?

家里吃的粽子,都是母亲一手裹的,后来妹妹们稍大了,也帮上母亲的忙。母亲细心指导,妹妹们都学上这个看家本领。妹妹们成家了,在新的家庭里,她们的子女都能吃到家传粽子,是何等幸运呀!

我家也很幸运,自从母亲去世之后,家里还有人继承母亲的衣钵,每年端午裹粽子。这裹粽子的责任就落在我家老太婆身上。她是福建妹,她母亲是“娘惹”,穿沙笼的。她嫁到我家之后,仍旧是职场女性,但愿意“入乡随俗”,从母亲那儿学会我家“客家粽”的裹法。每年尝到粽子的时候,就回味起母亲烹饪的滋味,这也许是我特别喜爱我家粽子的原因之一吧!


 这几年老太婆更加忙碌了。我们有四个子女,佳节一到,她要为四个家庭张罗,孙辈们也都喜爱婆婆裹的粽子。她除了裹传统的咸粽之外,还得裹碱水粽。最近,她移樽就教,也学会裹“娘惹粽”,孙辈就更加有口福了。


(2012年6月22日稿)

2012年6月15日星期五

第12届世界韩友嘉年华会侧记

第12届世界韩友嘉年华会侧记
***文:文化乞儿

第12届世界韩友嘉年华会于2012年5月26日至28日一连3天假泰南合艾市举行。原本报名参与其盛的校友有将近1000人,但由于3月31日合艾市一家著名酒店遭到汽车炸弹恐怖袭击,酿成8死336人伤的惨剧,而死伤者中又有大马人,以至好些校友临阵退缩,减少了过半参加人数。这是美中不足但又无可奈何的事!


我与妻子得以参与其盛,觉得这次的嘉年华会主办单位破除了重重困难如期举行实在非常难得,而且也主办得非常成功。


槟城校友包租了两辆大型旅游巴士载送校友到合艾参与,给予参与者极大方便。我们晨早8时30分从槟岛出发,一路上十分顺利,只是到了黑木山关卡,办理过境手续花了两个多小时。虽是经历了恐袭事件,但,看来到合艾的游客又在逐渐回复中,以致关卡出入境者非常拥挤。


由于关卡所花费时间太长久,因此,将我们下午到水上市场的时间大大缩减了。逼得下午4时出发,6时就得回返酒店,准备出席当晚的欢迎宴会。这次前来参加这个盛会的还有吉打、柔佛、东海岸及其他州属的校友。


经过这一场恐袭,合艾市场的生意的确遭受到不小的冲击。水上市场摆卖的货物样式少了,游客也明显的减少了。还有,从路上奔走的嘟嘟车就可看出合艾往日的旺盛场景尚待恢复,而且还需要一些时日。往时嘟嘟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的光景没有了,见到的是嘟嘟车一行行排在街道旁等候乘客光顾。


当晚的欢迎宴在RAMA酒店举行,所吃菜色以泰国菜为主,让校友们品尝泰国菜的特色。


第二天主办当局安排我们参观动物园。动物园除了参观一般的动物以外,最值得称道的是参观动物表演。其中包括野猪表演、鸟类表演,而最精彩的莫过于老虎表演。


表演的老虎共有5头。训练师傅将鸡肉悬挂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高度,引诱老虎前来争吃。没看过这场表演,真不知道老虎能跳跃多高。原来老虎本身体重相当,能跳跃的高度是极为有限的。老虎也不善爬树。但爬上之后,它能在独木(打横平摆的)上稳步行走。我们所看到到那棵让老虎表演的树,是动物园特地在树身上扎了粗大绳子方便老虎攀爬的。若是没有事先扎绳恐怕它就不能攀爬了。


第二晚的是主要宴会,在陈宝发餐厅举行,节目多姿多彩。主办当局还安排了合艾德教会树强小学的学生表演泰国舞蹈及华族舞蹈。


最值得一提的是,合艾当地居然有好几位中国来的年轻教师,他们十多人受邀作为座上嘉宾。他们有的在当地小学、中学及孔子学院担任教职。他们表示能够参与这个盛会觉得非常荣幸和高兴。他们到泰国这么久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多讲华语的朋友,和这么多朋友以华语亲切交谈。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之中女的都穿旗袍出席,异域耀唐装。一首宾主合唱的《南泥湾》,将彼此拉得更加“贴心”了。



这一次进入泰国,尚有一个警惕性的发现。以前马币对泰币是马币10元可换泰币100元,如今必须以12元马币才能换100元泰币了。这意味着我们的币值跌落了。现今马币24角才能兑换新币1元,而马币兑换泰币也落了,可见我国独立55年来,在治国方面失差的弊端如今一一显现了。失差处委实太多了,其中一项就是不当任用人才及人才流失愈来愈严重所致,在各个领域中面对国际竞争时就枉落人后。这里有一个比喻:学校举行班级整洁比赛,校长夫人的班可以常常得到冠军,可是校际足球比赛,如果选的不是有份量球员,就只有铩羽而归的份了。为政者岂可不察而及时纠正?要不然,我国周边国家都在进步,我们却在原地踏步,等到出现将成为“亚洲的希腊”的情况的时候,才来焦急,已经是回天乏术了,可就后悔莫及矣!

2012616日稿)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中国行

   中 国 行
   ***文:文化乞儿

退休21年旅游中国14次。我是带着女儿回娘家的心态到中国旅游的,所以去得这么频密。

这里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读过中国地理和历史。了解中国的地理,爱上她的锦绣山河;中国历史更是一个更大的诱因吸引我到中国旅游。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光辉灿烂。可是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满清政府)国势的衰落完全暴露出来了。因此,西方列强一个接一个都争先恐后的到中国来寻衅。只要有机会和中国开战,必胜无疑。胜了就是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获准到来传教等等。因此,经济、政治、文化侵略都一股脑儿进来了。

衰落了100年的中国,好不容易,在由毛泽东为核心的革命人士,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49年成立了新中国,自此国势一天天强盛。内心的欣喜,是无法解释的,也许是“自作多情”。

虽然,如今我们不是中国人,但,总是同文同种呀!中国由几乎覆亡还能够再次复兴起来,得归功她的优秀文化。这也表示我所属的这个种族是有潜力、有素质的民族。而且我们环顾整个亚洲大地也确实如此。如今,在亚洲众多国家中比较欣欣向荣的,可说都是与中华文化有渊源的国家,这包括日本、韩国、正在冒起的越南及人口以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

老实说,我很少向我的孩子宣扬中国怎样强大,鼓励他们到中国旅游。因为,他们的中国的感情绝对没有我这般炽热,由于他们不懂中国的地理历史。这种冷漠现象在很多年轻一辈中随处表现出来;他们非但对中国没有那股热诚,甚至表示对老一辈人士对中国的特殊感情表示厌恶。老人只能对他们表示无可奈何而已。

这一次到中国旅游,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趁着学校假期,三儿和四儿相约带着妻儿到中国旅游去了。去的是江南游,九天八夜。

他们去了,我自己在估计,他们回来之后对中国不知会给予什么恶评,就好像邻居的几位年轻人一样。去后三天电话来了。由于三儿最小的五岁儿子没有带去,由我们照顾,放心不下。接电话的妻子第一句话就问:“好玩吗?”妻马上转过头来对我说:“他说 好玩!”接下来几天,依然频频来电,每次都说好玩。

他们回来之后,对中国称道不已,并且赞誉说中国很进步。出发之前,我要他们特别留意杭州的西湖、岳王庙、苏州的寒山寺、南京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些他们都注意到了,尤其是岳王庙前的秦桧塑像。对于卖国贼他们深恶痛绝。这无异是上了一堂最好的中国地理和历史课。三媳妇说,他们参观无锡的三国城时,遇上表演,她的长男见到那些出场人物,从他们所持的兵器中就能认出那个人物是谁。这得归功他看过《三国演义》这连续剧。

四媳妇是马大中文系毕业,教高中华文,她有更多的心得。她买了一些物件,说是可作教具到课堂上展示。老怀宽慰,他们不虚此行!

201265日匆匆草稿)

2012年6月2日星期六

苏州河边

                 苏州河边
                  ***文:文化乞儿


约莫二十多年前,参加一个朋友的孩子婚宴,来宾唱歌助兴的时候,有一对夫妇看似40岁光景,上台献唱《苏州河边》,唱得实在引人入胜。据说,做丈夫的是本地人,到台湾深造时与台湾姑娘相恋,就娶了这位台湾新娘回来,夫妻恩爱无比。看他们的演唱和互动,配合得天衣无缝,实在是天作之合。


《苏州河边》原来是由姚敏、姚莉兄妹合唱的,唱得非常好。但,有时候一些歌曲在某个场景,由别人演唱,即使他们并非是职业歌手,但是,就因为那特别的场景,会给你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婚宴上,这首歌会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最大的原因是这对夫妻看起来很匹配,合唱时很有默契,就显得表现非常特出了。


这首歌作词、作曲都是音乐界能手姚敏。歌词如下:


    夜留下一片寂寞,河边不见人影一个。
    我挽着你,你挽著我,暗的街上來往走著。
    夜留下一片寂寞,河边只见我们两个。
    星星在笑,风兒在妒,轻轻吹起我的衣角。
    我们走著迷失了方向,尽在暗的河边徬徨;
    不知是世界离弃我们,还是我们把他遺忘。
    夜留下一片寂寞,世上只有我们两个,
    我望著你,你望著我,千言万语变作沉默。


道尽一对恋人缠绵的浓情蜜意。


退休21年来我去中国旅游有14次之多,苏州也去过几次,但却不知道苏州河在哪里。前年遇见几年没见面的旧邻居老刘,与他聊起来。原来他的长女目前正在上海工作,已经好几年了。老刘常常到女儿那儿盘桓。无意中,他透露出来,他女儿居住的地方,离开苏州河不远。我这才知道苏州河是在上海而不是在苏州。


老刘还说,改天有机会与他同游上海,到他女儿家作客,可以亲眼看看苏州河。我盼望有这么一天。


有些歌曲,在某个场景听来,往往会比原唱者唱的更有味道。譬如有一年,我们家乡这个小山村,流浪在外的小学校友每隔几年在全马各大小城市举办欢聚会,参与者都是怀旧的老校友,人数总有三几百人。有一次聚会,有一位女校友上台演唱一首《海角天涯》。这首歌潘秀琼唱得非常好,我十分爱听,听过很多歌星唱过,总觉得无出其右者。可是由这位女校友唱出来,实在觉得“冇得顶 ”。


这位女校友40来岁了,就只有小学资历,从事一些普通的工作。相隔多年,相见时脸上都铭刻着人世沧桑。当晚由她唱出这首曲子就是好像没人可以胜得过她。


    “ 我问过海上的云,也问过天边晚霞,
    何处是大海的边沿,哪里是天之涯?
     。。。。。。。。。。。。。。。。
     。。。。。。。。。。。。。。。。
    我盼望枫叶再红,也等着初开的花。
    多少次风里雨里 ,心里总惦记着他。
    。。。。。。。。。。。。。。。。
    。。。。。。。。。。。。。。。。
   寄语浮云晚霞,告诉他心里的话,
   纵然是海角天涯 ,我永远等待着他。”


很多事情,可以意会不能言传,奇妙在此!

请欣赏《苏州河边》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NUuypCBzDQ


(2012年6月2日稿)